数据之河,奔流十年:云信达的时光雕刻与未来远航

2025-07-28

值此云信达成立十周年之际,南京、上海、成都、广州、北京各地云信达人,共同庆祝我们自己的故事正翻开新的篇章!

图片

十年前的今天,一粒数字种子被植入中国科技的土壤。那时的云计算方兴未艾、大数据初露锋芒,数据备份与恢复领域仍是一片待开垦的沃土。云信达,这家致力于让企业数据得以“可信地保护、高效地流转、敏捷地使用”的企业,就此开启了跨越十年的非凡旅程。十年间,云信达从一个初创团队,成长为中国CDM(副本数据管理)赛道的领航者;从单一的数据备份产品,发展为面向数字化转型提供涵盖企业数据保护、数据敏捷管理、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数据治理支撑等多种数据相关业务的下一代数据管理平台;从服务本土客户,到产品远销海外市场。这条奔涌的数据之河,不仅雕刻了云信达自身的成长年轮,更参与塑造了中国数据管理产业的集体记忆。

回溯云信达的创业原点,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画卷。2015年前后,全球数据量正以每年40%的速度激增,传统备份方式已无法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云信达创始团队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变革信号,认为备份数据不应只是被动保存的"标本",而应成为可以随时激活、敏捷流转的战略资产。这一认知突破了传统备份软件的思维窠臼,为CDM技术在中国落地提供了思想基础。公司创始人兼CEO张兵自豪的向业界宣称:“云信达代表了中国对于CDM的最高认知!”

图片

云信达的十年发展史,几乎可以视为中国CDM技术的进化简史。2015-2017年,云信达推出首款CDM产品,实现了从"数据备份"到"数据服务"的范式转变;2018-2019年,发布CDM-V2,攻克了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管理的技术瓶颈;2020-2021年,发布CDM-V3,将数据管理能力延伸到混合云环境;2022-2023年,发布CDM-V4,实现平台化产品战略;2024-2025年,创新性地引入AI引擎,实现AI驱动数智化基础设施,绽放数据要素资产价值。这些里程碑背后,是研发投入常年保持在营收50%以上的战略定力。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TO邱利公坦言:“我们每两年都要重构一次代码,就像破茧成蝶一样,痛苦但必要,正是这种自我革新的勇气,使云信达始终代表着中国CDM的最高技术水准。”

图片

十年间,云信达的解决方案已深入金融、电信、制造、政务等关键领域。产品凭借平台化、精细化、自动化、敏捷化的特点,获得了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太平洋保险、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内的数百家大型客户的广泛认可。云信达连续两年入选人民银行金融信创优秀案例,是唯一入选并获得人民银行推广的国产备份品牌;连续3年蝉联IDC中国CDM市场研究报告第一名;同时也是中国软件协会统计的金融行业国产数据备份恢复与验证测试领域市场占有率第一名。公司高级副总裁兼CSO李帆表示:“云信达拥有中国最多的CDM案例、拥有最大运行规模的企业级CDM案例、是金融行业案例最多的国产数据备份品牌,代表着中国CDM产品的最强市场表现。”

图片

站在十周年的门槛回望,云信达带给行业最宝贵的资产或许不是技术专利或市场占有率,而是一种独特的企业品格。在资本狂热的年代,云信达拒绝为上市而上市,坚持“产品成熟度比估值更重要”;在同行追逐概念炒作时,云信达沉心打磨产品功能性能;当行业陷入价格战泥潭,云信达转而构建以服务质量为核心的新型客户关系。这种长期主义哲学,塑造了云信达"专注创新、追求卓越"的品牌人格。

展望未来,随着《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方案》、《关于促进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出台,数据确权、定价、交易等基础制度逐步完善,数据从资源变为资产的新纪元正在开启。面对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历史性机遇,云信达将致力于数据资产的合规性标注,构建数据资产化基础设施,打通从数据资产采集到数据资产管理、到数据资产价值变现的闭环。

图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云信达的十年,是近四千个日夜的坚持,是数百名员工的青春,是成百上千家客户的信任,更是中国数字经济浪潮的一个生动切片。当我们在庆典的灯光下回顾这段旅程,看到的不仅是企业的奋斗史,更是一群同道者在数字文明时代的探索足迹。正如创始人张兵所说:"过去十年,我们教会了数据如何流动;未来十年,我们要让数据创造价值。"在这条永不停息的数据之河上,云信达的下一个十年航程已然开启,而彼岸,是更加壮阔的数字新大陆。


电话咨询
产品服务
解决方案
QQ客服